极目新闻记者李晓梦祥盛期权
走进武汉蔡甸区侏儒山战役博物馆,新四军胸章、臂章,缴获的日军九七式手雷、黑白的老照片、锈迹斑斑的子弹壳……仿佛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侏儒山战役的那段历史。馆内,71岁的付建桥,腰背笔直、双目炯炯有神,声音洪亮有力,中气十足地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。即便年逾古稀,只要站在展厅中讲解,他便瞬间打起十二分精神,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势有力地比画着,带着参观者穿梭于历史的时空。
付建桥的父亲名叫傅玉和,曾是新四军第五师15旅的一名侦察参谋兼手枪队长。从小,付建桥就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,听那些“子弹在耳边飞过”的故事,听大别山的精神。2012年,58岁的付建桥决定自筹资金修建一座红色博物馆,为此他卖掉了武汉市中心的一套房,在最困难的时候,他的女儿女婿甚至拿出了准备购买婚房的首付款。2013年4月,侏儒山战役博物馆正式开馆,免费对外开放,至今已免费接待参观者超60万人次。
父亲曾是新四军战士
展开剩余82%他临终嘱托,永远不做违背国家利益的事
“我从小听着父亲和他战友的故事长大祥盛期权,以前每年正月初一,我一定是跟着父亲去祭祖,去看望他牺牲战友的遗孀。”6月19日,在侏儒山战役博物馆,付建桥对极目新闻记者说,这件事在付家就是最大的事。
付建桥回忆,他的父亲傅玉和身材魁梧,超过1米8的个头,从小习武,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武艺。“1937年他就开始从事革命工作,1940年6月正式加入新四军,在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,身经百战,多次九死一生。”付建桥说,侏儒山战役经历了大小战斗共14次,歼灭伪军5000余人,其中俘虏伪军950余人,毙伤日军200余人,控制了侏儒山及其附近地区,扩大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,为尔后进军襄河以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,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最为辉煌的战役之一。在侏儒山战役中,他的父亲傅玉和拿着罗盘乔装成一位看风水的道士,深入敌伪司令部,获取了日伪军兵力布防图、口令等重要情报,为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即便这个故事讲解了很多次、很多年,但在付建桥脸上,依旧看到的是他对父亲、对父亲战友们的深深自豪与敬佩。
“你们一定要听党的话,听国家的话,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。”付建桥回忆,1974年父亲在临终前嘱托他,一定要把弟弟妹妹们管好,不准做任何违背国家利益的事情。“他在去世前,还让我们去替他交5元党费,看到交了党费的单子,他才走。”付建桥有些哽咽。
随着父亲和父亲的一些战友先后离世,付建桥感到自己必须做点事。于是,他开始踏上了寻史之路。父亲的战友遍布全国各地,他不远千里四处奔走,收集史料和文物,在这个过程中,他萌生了要修建一座博物馆的念头。2010年,付建桥将修建侏儒山战役博物馆的方案呈报给相关部门,获审批立项。
举全家之力建博物馆
卖了一套房祥盛期权,女儿女婿也拿出婚房首付款
侏儒山战役博物馆,占地2080平方米,分为前厅、中厅和后厅。前厅主要是展示侏儒山战役的相关历史以及战役相关的珍贵藏品,中庭陈列着汉阳县(现蔡甸区)抗战历史及著名的抗战人物事迹,后庭陈列着荆楚版筑文化历史。先后被命名为“武汉市国防教育基地”“蔡甸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可在修建这座博物馆的背后,是一大家人的托举。
付建桥夫妻拿出毕生积蓄,还卖掉了武汉市中心的一套房,筹得了第一笔启动资金。设计图纸、筹物资、拉建材……为尽量节约成本,付建桥早出晚归,每一步都亲力亲为,能自己动手就绝不花钱。“在最难的时候,我跟老伴说,只需要保证我往返博物馆的油钱,其他的都可以不管。”付建桥回忆,博物馆的建设远超预算,是女儿和女婿得知情况后,毫不犹豫拿出了婚房的首付款,这才解了燃眉之急。“没有给孩子们任何经济支持,他们好不容易存了首付钱打算买房,最后又都给了我,我过意不去。”说起这事,付建桥说最感谢的就是老伴和女儿女婿,没有她们的支持,这个博物馆可能就建不成。
“建博物馆我感觉非常有意义,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钱没了以后还能挣。”付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她从记事起就听着父亲讲老一辈的故事,也会跟父亲一起去拜访爷爷的老战友,在高中时就帮助父亲整理老一辈的事迹,将一些文字资料录入电脑,自己是革命的后代,有责任保护红色历史,所以当时她和丈夫没有半点犹豫,全力支持父亲建馆,并参与到博物馆实际的筹建中,包括设计制作展厅的宣传展板等,付建桥其他的兄弟姐妹也主动加入帮忙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2013年4月2日,武汉侏儒山战役博物馆正式落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。开馆那天,来了很多新四军战士的后代,付建桥数次落泪。
独特的“家庭讲解团”
上小学的孙女也主动加入讲解队伍
博物馆自开馆以来,接待了大量的参观者。其中,有不少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后人,还有企事业单位人员、学校学生、社区居民等,“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千人。”付建桥说,截至目前,博物馆共接待参观人员60万余人次。
在这里,付建桥既是馆长,也是“首席讲解员”。尽管今年已经71岁,但只要有团队过来参观,他都尽量亲自讲解。在他的带动下,家族成员约20人都加入了讲解员的队伍,轮流讲解,形成了独特的“家庭讲解团”。“我有时间就回老屋住几天,也去馆里当讲解员。”付建桥的妹妹付天娥说,能够为大家讲解侏儒山战役的故事,她觉得非常高兴。
“孙女陈卓悦现在在北京上小学,但是她很小的时候在武汉长大,对武汉很熟悉,也有很深的感情。”付建桥说,陈卓悦从小也是听家中祖辈的红色故事长大的,最喜欢听的是太姥爷傅玉和的故事。傅玉和是冬天出生的,很多人都亲切地唤他“冬哥”,在陈卓悦还小的时候,他们为她定制了简易版侏儒山战役故事,取名“冬哥打鬼子”,随着慢慢长大,陈卓悦已经能把太姥爷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,同时也更加理解了外公要修建侏儒山博物馆的意义。“去年回武汉过暑假,她就当了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,大家反映讲得蛮好。”付建桥开心地说。
祖辈们用热血铸就了红色的传奇,谱写了红色的家风。到了付建桥这一代,他自掏腰包修建博物馆,是对先辈精神最深情的告白。而这抹红色不仅仅传承给了下一代,更是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人心中,激励着无数人追寻信仰的光,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红色华章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祥盛期权
发布于:湖北省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